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這是提高全國人民健康水平的一件大事,《綱要》的發布為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指明了方向,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提供了重要支撐?!毒V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五大目標,包括全國糧食產量、食品工業發展、食物消費量、營養素攝入量和營養性疾病控制等目標。在我國耕地不斷減少、資源環境約束加大、氣候影響加劇的情況下,確保食物安全、促進居民營養改善的任務十分艱巨。
一、加強食物與營養發展工作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食物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全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是,城鄉居民食物與營養消費差距仍然較大,食物供給的結構、質量,距廣大人民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居民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并存,營養健康科學知識不夠普及,不良飲食習慣較為常見,給社會帶來巨大醫療成本,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在這種形勢下,加強食物營養發展工作勢在必行:
?。ㄒ唬┦澄锷a不適應營養需求。優質食物的品種及結構與消費需求結構不協調,特別是安全有保障、質量有標準、產品有標識的優質食物比重較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多數農產品生產方式粗放,清潔生產及健康養殖技術滯后,農業面源污染嚴重。部分加工食品過度追求精細,致使礦物質、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損失,造成食物資源浪費。
?。ǘ┟媾R營養不足與過剩雙重挑戰。我國城鄉差異大、區域發展不平衡,致使居民食物與營養消費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相當比例的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膳食營養攝入不足,貧血、營養不良發病率仍然較高。有關部門抽樣調查表明:我國約有20%的城鄉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癥狀,其中以營養缺乏性貧血最為常見,并導致多種慢性疾病。新興城鎮地區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較快,居民因營養過剩而引發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性病人數不斷增多,并向低齡化人群蔓延。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糖尿病的比例為1.9%,相當于美國同齡人(0.5%)的4倍,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約8200萬,糖尿病前期的人數大約有3.34億;有12%的兒童超重,在不滿17歲的孩子中有1/3出現了至少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近幾十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但健康的生活習慣沒有跟上,導致營養性疾病發病率不斷提高,給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工作提出了嚴重挑戰。
?。ㄈ┦称焚|量安全問題已引起高度關注。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屢有發生:部分食用農產品存在農藥、獸藥、重金屬殘留超標;食品加工過程中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加工過程質量控制不嚴格;一些小作坊、小食攤衛生條件令人擔憂、質量安全難以保障等。另外,農村地區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薄弱,一些地區甚至尚為空白。
?。ㄋ模┎涣硷嬍沉晳T影響健康。由于膳食營養與健康科學知識宣傳普及滯后,營養知識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的形成率較低,特別是中低收入地區、教育欠發達地區和新興城鎮居民的科學膳食消費意識更為淡薄。另外,受不健康飲食文化的影響,大吃大喝陋習屢禁不止,既不利于健康,又造成很大浪費。
二、食物與營養發展要進行四個戰略轉變
我國食物生產、消費、營養由不同部門管理,三者難以協調同步,導致當前食物與營養發展滯后于國民經濟。糧食、畜產品、果蔬等主要食物供需不平衡、區域不平衡等問題導致市場波動頻繁;主要食物生產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多品種、個性化需求,常常出現短缺與過剩并存;食物生產與居民營養需求相脫節,既造成農業資源的浪費,又使得營養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這些問題,迫切要求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進行戰略轉變:
?。ㄒ唬┯缮a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營養,向營養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生產轉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提高我國居民膳食營養水平,改變傳統的“生產什么、就吃什么”的方式。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發揮市場在食物生產與消費結構中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建立以營養需求為導向的現代食物產業體系。實現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營養,向營養決定消費、消費決定生產的轉變,進一步探索以營養需求為導向的農業生產要素和市場信息的優化配置方式,并以此為契機,加快改造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ǘ┯沙缘蔑?、吃得好,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科學轉變。實踐證明,居民預防和控制營養缺乏、營養過剩和營養相關疾病,關鍵是要掌握科學的營養知識和健康的營養消費理念。我國城鄉居民營養知識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的形成率較低,主要表現三個方面:即攝入不足、膳食過量和過分追求食物精細化與貴重化,忽視營養結構合理搭配,再加上飲食不科學,造成營養性疾病高發。因此,在堅持食物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的同時,還要把科學飲食放到同等重要地位,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吃得科學。
?。ㄈ┯蓚鹘y農產品生產向高端農產品生產轉變。隨著全社會食品質量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必須順應人民要求和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規定,大力發展安全優質、有品牌保障的食用農產品,加強食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快質量安全認證進程,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把無公害農產品作為市場準入的基本條件;擴大總量規模,加快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突出區域生態優勢,適度發展有機食品。使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產品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地域性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不斷增加。
?。ㄋ模┯沙跫夀r產品銷售向加工食品轉變。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營養均衡、方便快捷的加工類食品備受青睞。要增強對主食加工化營養的指導,制定米、面等主食產品加工標準,推進主食工業化、規?;l展。加快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調理食品、休閑食品等新型食品工業。
三、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對策和建議
民以食為天。確保十幾億人口的食物供給和營養改善,是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優先考慮的一件大事?!毒V要》的頒布將對我國食物生產、居民營養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要把《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發展重點和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ㄒ唬┌咽澄锇踩c營養改善提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提高食物與營養保障水平,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舉措,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地方各級政府應把食物與營養工作作為關心群眾、改善民生的大事,按照《綱要》確立的目標、任務和重點,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當地食物與營養發展實施計劃。堅持食物數量與質量并重的發展方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提高食物數量供給和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抓住人民消費升級和生活改善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食物發展與營養改善項目的實施,逐步形成以營養需求為導向的現代食物產業體系,促進食物生產消費與居民營養健康協調發展。
?。ǘ┮揽靠萍贾μ嵘r業和食品加工業綜合發展能力。農業和食品加工業是食用初級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發展的兩大產業,是安全優質食物供給的源頭。在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推進,耕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必須依靠先進適用的科技手段,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提升單位面積產出水平、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通過加工裝備的改造,不斷地開發新工藝、新設備,逐步提升食品加工業的綜合產能水平;通過構建食物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市場營銷、安全監管等服務體系,提高食物加工配送能力和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ㄈ┘涌鞓嫿ㄉ攀碃I養改善體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營養改善關系到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它是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根本出發點。應加快構建定期監測、分類指導、引導消費的膳食營養改善體系,把營養改善工作納入公共衛生范圍,通過加快發展優質的食用農產品、方便營養加工食品、奶類和大豆食品,大力實施食物與營養監測管理制度,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實施營養干預等措施,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攝入過多等問題,控制營養性疾病增長,基本消除營養不良現象。
?。ㄋ模┘涌炱占笆澄锱c營養的科學知識。通過政府主導和倡導,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普及活動,引導居民平衡膳食、合理營養、適量運動,大力提高全民健康飲食意識和生活方式。研究設立公眾“營養日”,發布適宜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營養手冊,倡導科學營養理念和膳食模式,推動健康飲食文化發展。發揮權威媒體對食物與營養知識宣傳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各類媒體的監督管理,對有關營養健康的出版物和宣傳品,建議實行專家審核制,確保營養知識傳播的科學性、真實性。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 萬寶瑞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