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農產品生產、加工、消費的大國,13億人口每天消費量最大的是食品。所以我國
食品添加劑行業,應在保持生產和出口增長的同時,把研發力量瞄準國內的潛在市場,采用先進技術,提高檔次,增加品種,降低成本,為使我國的食品添加劑工業更上一層樓,做出新的貢獻。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缺乏科學的認識以及宣傳的誤導,導致食品添加劑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越來越差,食品添加劑經常被誤解成
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禍首。面對我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專家稱,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創新型產業化道路,是我國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
功能創新 功能性食品添加劑和
食品配料能夠為具有營養功能、感覺功能和調節生理活動的食品提供主要的功能成分。而能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幫助恢復健康、調節身體節律和延緩哀老的食品配料則屬于功能性食品配料。
功能性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為食品工業開創了新的前景,在未來幾年中,與健康相關的產業就將為美國經濟帶來每年10000億美元的收益,這些收益來自為消費者提供健康保健、延緩衰老、預防疾病的產品和服務等。
食品添加劑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劑、紅曲米、葡萄皮紅、紫草紅、甘草甜、胡蘿巴膠、海藻酸鉀等,它們大多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抗菌、抗輻射、降脂、降壓、防齲齒、消臭、護肝、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功效。
世界各國的
有機食品、
綠色食品、功能食品、健康食品等,成為了食品工業新的增長點,食品營養化、功能化是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由此看來,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的功能化是我國乃至國際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
據專家預測,在土地革命、工業革命、商業革命、電腦信息網絡革命之后,即將到來的將會是營養
保健食品的革命。營養保健食品成為保健產業的核心部分,而保健革命被譽為21世紀的財富第五波。
資源創新 據權威資料顯示,就全球植物資源豐富度而言,馬來西亞排名第一、巴西第二、中國第三。中國的農作物中,淀粉糖類植物有300多種,油脂植物有600多種。其中,蔬菜植物90多種、藥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中國食用菌資源占世界的70%。我國天然資源較豐富,經過中國衛生部批準的食藥兩用的植物種類眾多,這些植物均有著獨特的性能和功效。
天然色素主要從植物中提取,很多都具有生理活性。近十多年來,經國家批準使用的天然著色劑品種,已從20多種增加到40多種,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批準天然著色劑最多的國家。很多天然著色劑都具有防病抗病功能,例如,姜黃具有抗癌作用,紅花黃有降壓作用,辣椒紅有抗氧化作用,玉米黃有抗癌、抗氧化作用,紅曲米有降血脂作用,桑葚紅有降血脂作用,花生衣紅有凝血作用,葡萄皮紅有調脂作用,紫草紅有抗炎癥作用,茶綠素有調血脂作用等,而從萬壽菊中提取的葉黃素能有效減少老年性視網膜黃斑變性和白內障等疾病的發生。
技術創新 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產業的技術創新應圍繞原料、工藝、工程、產品、副產、排放及產業鏈等7個環節進行開展。
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產業的發展需要采取微波真空冷凍干燥、微波干燥等干燥技術,超臨界萃取,微波、超聲波等萃取技術,超重力場分離、層析分離、模擬移動床分離
、分子蒸餾、膜蒸餾等分離和純化技術,以及微膠囊技術、沸騰造粒、超微化等制劑和形態加工技術等先進技術對其進行技術創新。
工藝創新
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產業發展需要對發酵工藝、酶解工藝等生物轉化工藝,提取、分離、純化等物理加工工藝,催化氫化、分子修飾、高壓氫解等化學轉化工藝,微反應工藝、無廢加工工藝等綠色工藝,進行全方位的工藝創新。
在發酵工藝、酶解工藝方面,酶工程已經在開發生物活性肽、功能性低聚糖、氨基酸等功能性食品配料中得到應用,其中功能低聚糖應用最多,大部分低聚糖的生產需要采用酶制劑來進行,以淀粉為原料酶法制取低聚糖,主要有低聚麥芽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果糖等。迄今從生物界已經發現了上千種酶,用于工業生產的有百余種,但在農產品加工中應用的酶僅有幾十種,因此,利用酶工程技術對原材料加工、開發功能性配料新產品、探索新工藝都具有重要作用。
產品創新
資源創新。目前,國家已經批準人參(人工種植)雨生紅球藻、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金花茶、顯脈旋覆花小黑藥、諾麗果漿、酵母β-葡聚糖、雪蓮培養物、茶葉籽油、鹽藻及提取物、魚油及提取物、甘油二酯油、地龍蛋白、乳礦物鹽、牛奶堿性蛋白、海藻糖、異麥芽、低聚木糖、蛹蟲草子實體、精制首烏粉、精制松花粉、植物甾烷醇酯等一大批的新資源食品。
功能性配料產品及復配產品創新。相同功能的食品添加劑復合在一起,復合組分中的各材料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不同功能的食品添加劑復合在一起,復合組分中各種材料可以發揮各種功能的作用,起到多用途的功能,甚至發生新效作用。此外,新型乳化劑月桂酰乳酸鈉與其他乳化劑進行復配,能有效提高其親水性,使其乳化性能更好。
制劑和產品形態創新。采用微膠囊或納米技術對產品形態進行創新。納米技術在功能性食品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營養元素及功能物質納米化、具有包裹能力納米級膠囊等作為功能性食品成分載體及納米乳化液的應用。
文化創新
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的行業文化創新可有效促進整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的發展。
產品文化創新。注重產品文化價值的宣傳,產品經營轉向營銷經營、品牌經營,乃至文化經營。
企業文化創新。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
行業文化創新。行業文化是一個行業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經過提煉而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行為規范。
浙江科技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龔金炎博士認為,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最活躍的生產要素。行業是生產力的直接組織者和參與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行業文化,往往最先反映時代的新觀念、新思想。在我國,企業文化得到重視,但行業文化還沒得到應有的培育和規范。具有凝聚力的行業文化,不僅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也是行業管理的核心和靈魂。行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相比,具有更大的覆蓋面,更強的歷史傳承性和社會效應。一個行業的文化發達程度,也深刻影響著行業的發展模式、制度選擇、政策取向以及各種資源開發和生產要素組合的水平,從而也影響著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
當前背景下,培育食品添加劑與配料行業的價值觀文化顯得至關重要。要培育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的行業文化,以文化創新成為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一個創新要素,以食品添加劑與配料行業的價值觀文化來展現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存在的價值。
目前,發達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將技術領先優勢迅速轉化為市場壟斷優勢,以專利為先導、以知識產權保護為手段,不斷提高技術門檻,擴大競爭優勢,占領全球市場,跨國公司通過資本整合,專利、技術、材料和裝備的壟斷以及人才的爭奪,使我國食品加工產業和食品添加劑產業不得不全面參與國際競爭,這對我國食品加工產業和食品添加劑產業和產業整體技術發展來說,都是十分嚴峻的挑戰。
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產業在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初步發展成規?;?、集約化經營的現代化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工業,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工業既是一個新興產業,更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只有從功能、資源、技術、工藝、產品、文化等六方面進行全面創新,才能有效推進整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推進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
(文章來源:聰慧食品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