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介紹中國糧食“九連增”等情況,并答記者問。
畢美家稱,2012年全年糧食產量11791億斤,比上年增加367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其中,玉米增量貢獻最大,玉米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戰勝多種困難和風險挑戰,實現“九連增”,9年累計增產3177億斤。這9年,是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糧食持續增產時間最長的時期,也是建國以來增產總量最大的時期。主要呈現四大特點:
一是單產貢獻大于面積。2004年—2012年,我國糧食面積增加1.78億畝,增長11.9%,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是32.3%;糧食畝產增加64.4公斤,增長22.3%,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是67.7%,也就是說這9年的糧食增產三分之一靠擴大面積,三分之二是靠提高單產。
二是玉米增量貢獻最大。2004年—2012年,玉米面積增加1.63億畝,增長45.2%,占糧食面積增量的91.6%;產量增加1846億斤,增長79.7%,占糧食產量增量的58.1%。玉米是主要糧食品種中面積和產量增長最快的品種,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
三是主產區貢獻突出。9年里,全國有25個省市區增產,13個糧食主產省區共增產糧食2806億斤,增量占全國增量的88.3%;總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2003年的71%提高到2012年的75.7%。特別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區9年增產1215億斤,占全國增量的38.2%;總產量在全國的比重從2003年的17.7%提高到2012年的23.2%,成為全國糧食增長最快貢獻最大的區域。
四是科技含量提高。各地大力推進科技興糧,加快良種良法推廣,強化技術集成整合,加大技術推廣服務力度,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技術含量。2012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54.5%,比10年前提高了11個百分點;2012年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
新聞發布會上,畢美家還就近日發生的“速生雞”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畢美家介紹,與“速生雞”有關的養殖和加工企業已被關閉,調查結果會及時公布,下一步將加大對濫用抗生素和獸藥現象的打擊力度。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畢美家表示:“‘速生雞’,首先這個名稱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品種的出欄時間是42天,它有一個嚴格的規程。”畢美家說,媒體曝光以后,農業部高度重視,及時責成山東有關部門去調查處理這件事情,當天也派出了專家組奔赴山東?,F在他們已經關閉了有關的養雞企業和加工企業,包括一些養雞戶,目前,查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一旦出來,會及時向新聞媒體公布。
“下一步,我們將會進一步加強對整個養殖業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提高養殖業的水平,特別是加大對濫用抗生素、濫用獸藥的養雞企業、養雞戶的監督打擊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我們的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合格的產品。”畢美家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