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要健康成長,組織培養固然重要,立己修身更不可或缺。重點應在信念、學習、能力、心態等方面加強自我修煉。
要堅定信念?!秳駥W》中有一小故事,蜀之偏遠地有一貧一富兩僧,富僧數年來欲買船南下猶未能,而貧者“一瓶一缽”順利南下而還。這就說明,只要有信念,并付諸行動,則“難者亦易”。文學家蘇軾說過:“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鬃又苡挝虺觥洞呵铩?,左氏失明寫下《左傳》,司馬遷蒙冤后仍然寫出《史記》。所以青年干部應把堅定理想信作為畢生的必修課。一要加強政治修養。思想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與清醒的保證。青年干部只有堅定不移地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才能更加全面自覺的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只有對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迅速反應、及時跟進、令行禁止,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確保政令暢通,才能在實踐工作中磨練能力,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二要加強道德修養??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官從政者的道德不僅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而且受到人民群眾更多的關注與期待。廣大青年干部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是在書寫一篇道德文章,都是在答寫一份品德問卷。青年干部要做光明磊落之人、誠實厚道之人、與人為善之人、謙虛謹慎之人、自警自省之人。尤其要做到慎初。把好第一關,邁好第一步,遇事多琢磨“該不該”、“行不行”、“對不對”,慎重處理好每一件事。三要加強作風修養。作風體現素養、關乎形象、決定成敗。宋代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自古以來,仁人志士都把勤政為民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實際工作中,青年干部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舍得吃虧,不怕吃苦,一心撲在工作上。劉玉美是重慶一名基層司法所長,為了工作,常常帶著一床棉被、一雙解放鞋、一個飯盒“三大件”,走鄉串戶,為百姓辦實事、解難題。她說:“作為一名基層干部首先就要過‘苦關’,不僅要到矛盾最多最苦的地方去,而且還要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只有這樣,老百姓才會信任你、尊敬你”。
要豐富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膨脹的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愈來愈短,從過去的100年、50年、20年縮短到5年、3年。前幾年,新西蘭和美國的兩位作家聯合出版了《學習的革命》一書,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毋庸諱言,我們個別干部被群眾戲稱為“三不干部”:別人說經濟,他們不作聲;別人說科技,他們不曉得;別人說法律,他們不明白。青年干部一定要有知識恐慌意識,不斷“補氧”、“充電”,努力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一要勤于學習。宋朝詩人黃山谷說:“士三日不讀,則其言無味,面目可憎”。一個人如果不讀書,不學習,必然言之無物,風度、氣質、修養就不會提高,人就會變得粗俗。青年干部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就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勤奮學習,真正把學習作為一種覺悟、一種修養、一種責任,作為長期的乃至終身的任務。要勤學黨建理論、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本崗位的專業知識,不斷增強理論武裝和知識儲備。二要善于思考。思考是一種能力。唐代韓愈在《進學解》中講的“行成于思”,說的就是不論做什么事,善于思考才能成功?!墩撜Z·為政》也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要實現學習與思考的有機統一。在思考中,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三要勇于實踐。魯迅講:“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讀書是為了致知,致知是為了踐行。相比較而言,青年干部學歷都比較高,但很多是直接走出家門、到了校門,而后進入機關門的“三門”干部,要自覺深入工作一線,積極主動實踐,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獲取新知。在實踐的同時,要精于總結??偨Y是一種工作方法。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青年干部要認真分析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積極梳理工作中的感受、體會、感悟、啟發,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特別要有自省自糾的勇氣,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在善于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更要注重對教訓、對自身不足的總結,不斷以總結促提高,以總結求進步。
要強化能力。成就事業,不但要有熱情,有愿望,更要有本領??鬃诱f:“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就是告誡青年干部,不要發愁得不到職位,應該愁自己有沒有立在這個位子上的才學。不要發愁沒人知道自己,而要去追求足以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年輕干部應從多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一要不斷增強踐行能力。實踐出真知,實踐出人才?,F在我們有些干部“決策時拍腦袋,表態時拍胸脯,出事時拍屁股”。有些干部搞調研是“開著車子轉,隔著玻璃看,中午一餐飯,走時拍拍肩膀好好干”。由于實踐不夠,有些干部處理問題時心發虛,腿發軟。青年干部不僅要把實踐鍛煉作為洗禮、補課、充電的機會,還要作為一種價值追求。積極主動到招商引資、工業經濟、社會穩定等重點工作一線經風雨、見世面、長經驗、增才干。二要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創新是促進工作進步的有效手段。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如果不創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創新,所有的墻都是門”。心理專家達維夫認為:“沒有創造精神就永遠只是一個執行者,只能按照上級的指示或刻板的公式行事”。創新對青年干部來說尤為重要。當然創新不是擺花架子,而是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工作難題。三要不斷提高協調能力。在國外流行這樣一句口號:“招聘時靠智商,工作時靠情商”。所謂情商,實質上就是“協調關系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由于角色地位、觀察問題角度、價值觀的差異,不可能對客觀事物有著完全統一的認知。需要我們努力找到溝通的融合點,這就是協調能力。人與人之間,權力有大有小,地位有高有低,財富有多有少,需要我們在人格上做到平等,這也是協調能力。學會欣賞他人,也是一種協調能力。有甲乙兩個獵人,各獵得兩只野兔回家。甲妻子看了,抱怨說:“怎么只打了兩只?”甲獵人一聽,心中不悅:“你以為很容易打到嗎?”第二天他故意空手回家,讓妻子知道打獵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乙獵人回到家。妻子見他帶回兩只野兔,就用贊賞的口吻說:“啊,你竟打了兩只!”乙獵人聽了心中喜悅:“這兩只算得了什么!”第二天,他竟打了四只。事情常常是這樣,一句欣賞話和一句埋怨話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
要平和心態。拿破侖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他的心態”。諾貝爾講:“有時候決定你成功與失敗的,往往是你的心態”。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于他在順境或逆境中是否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只有15%取決于他的智力或其他因素。青年干部要想獲得成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一要承壓而不垮。青年干部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承受得了壓力、經受得起委屈,要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更要明白,擺脫逆境的過程,就是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破繭成蝶的過程,是痛苦的漫長的過程,但同時也是值得期待的過程。要學會正確地對待逆境,坦然地接受逆境,善于把壓力變為動力,在忍耐中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只要能熬過寒冬,必能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二要得意不忘形。唐代孟郊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卻沒料他的仕途也從此停滯,不再有任何成就。人生最危險、最可怕的時候,往往不是失意之刻,而是得意之時,對青年干部而言,應當應引以為戒,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擺正自己的位置。許光達是我軍著名將領之一,他在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時,不是興高采烈,而是十分不安。幾經思考,他給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文中說:高興之余,惶惶不安。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回顧自身歷史,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講,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相比,就是與一些資深的上將相比,也自愧不如。為了心安,為了公正,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予我上將軍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毛澤東同志接到許光達的降銜申請后,感慨地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的明鏡”!三要失意不氣餒?,F實中有些干部的心思沒有放在工作上,不去正確認識和估量自己的品德、能力和業績,而是心浮氣躁,看到同事被提拔了,比自己資歷淺的重用了,就產生了不滿情緒和怨氣,工作失去了動力。順境和逆境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青年干部要得之泰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千萬不可以因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只有永遠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和充沛的工作干勁,彰顯年輕之人特有的青春朝氣,才能在機會到來之時,扶搖直上九萬里。
文章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