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9d9ck"></th>
      1. <button id="9d9ck"><acronym id="9d9ck"></acronym></button>

        調和油市場亂象亟待規范

        瀏覽量:228 作者:中食集團 來源: 時間:2012-08-31 【字號: 返回
           “食用植物調和油強制性國家標準最終稿已經由各部委通過,最后等待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日前,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一位權威人士告訴記者,該強制標準主要體現在食用調和油的配方公開和監管方面。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瑞元則介紹說,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有望于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出臺。 

          事實上,食用油市場中份額超過30%的調和油亂象叢生,亟待國家標準予以規范。王瑞元認為,少數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利用消費者對產品缺乏了解,出現混淆概念、隨意冠名、以次充好等問題。中儲糧油脂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說,他們在市場上做過的一些調查分析發現,有的產品中花生油和芝麻油兩種成分加在一起往往不足10%,但卻叫做“花生調和油”。“食用調和油是一種高毛利率產品,其配方被企業宣稱為商業機密,目前消費者缺乏基本的知情權。”王慶榮同時表示。 

          而記者通過調查也發現,一種普遍的現象是,目前市場上的調和油盡管都在名稱上突出最昂貴、最被消費者看重的油品,也會標注產品配料,但卻看不到所含各種油料的具體成分和比例。據業內人士透露,調和油生產企業往往是用價格低的食用油作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只放很少比例的高營養價值、高價格油品,卻用后者來為調和油命名。 

          對于“隨意冠名”的問題,一些企業建議,當調和油中比例最大的原料油脂超過1/3甚至50%時,才可以加在調和油前成為冠名調和油。調和油成分和配比的模糊不清,也讓企業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間。比如不久前有食用油企業宣布,由于花生油和菜籽油原料價格提高而提高調和油價格。一位業內人士當即指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是豆油,企業在上半年進口了大量的低價大豆,原料成本并沒有大幅提高,而且調和油的配料是可以調整的,“漲價沒有道理”。 

          王慶榮認為,調和油市場亂象主要是受利益驅動,很多標注為大豆油的產品,都添加了價格便宜的棕櫚油,而棕櫚油從營養價值來講飽和脂肪酸含量太高,并不被提倡食用。 

          據了解,早在2005年,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編制就被提上日程,2008年《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完成,并提交給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對于食用植物調和油的爭議焦點正是強制標識原料油名稱和實際含量及規范冠名等問題。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標準的非強制性是發展趨勢,但由于現階段調和油市場很亂,仍需要對企業做出規范和要求。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新聞:
        上一篇:
        下一篇:
        无码av我不卡一码在线,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无码毛片高潮一级一级喷水黑人,无码福利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