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與江南大學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3)暨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3)”,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研究團隊主要負責人吳林海教授向與會專家、相關部門研究人員和30多家新聞媒體發布《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3)》、《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3)》新書主要內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趙劍英、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周小浦、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倪宇潔分別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教育部社科司成果處處長魏貽恒等專家與研究人員出席了首發式。
趙劍英在致詞中說,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的健康,關乎社會的穩定,也將是今年兩會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在兩會開幕前夕召開這兩部書的新聞首發式具有重要意義。兩部報告的出版恰逢其時,無論對于決策者還是對于廣大讀者和百姓對食品安全信息真實全面地了解,以及對生產監測方面科學研究和判斷的了解,都是非常積極的、理性的。我們應該感謝江南大學研究團隊對研究我國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網絡輿情付出的辛勤勞動,也愿意繼續承擔研究報告的出版,發揮其更大的社會價值。
吳林海就《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3)》,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副教授洪巍博士就《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3)》的主要內容分別進行內容發布和專題介紹。吳林海認為,“總體穩定,正在向好”是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的基本面,而“總體穩定,逐步向好”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的基本走勢。洪巍認為,目前社會各界對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確實有著不同的看法,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狀況也確實有著不同程度的擔憂。我們不能夠因為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正在向好”而掩蓋這些問題。
調查顯示,食品安全網絡輿情備受社會關注,其真實性得到社會的基本認可,且政府官方網站以及大型門戶網站的權威性與影響力較高。而食品安全網絡輿情亦存在大量具有誤導性、煽動性的虛假甚至謠言信息,若不加以合理地監督與引導,有可能引發公眾食品安全恐慌,危害社會穩定?!吨袊称钒踩W絡輿情發展報告》研究小組通過對2436個網民的調查發現,目前食品安全網絡輿情存在的主要風險與呈現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網民的盲從行為可能誘發社會的食品安全恐慌。第二,謠言傳播放大的憤怒情緒可能對食品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第三,網民可能采取的極端過激行為會對整個社會心態產生負面影響。第四,政府對食品安全網絡信息處置不當會危及政府形象。
(新聞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