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集團“注重家庭家風,培育家國情懷”讀書征文一等獎作品
在我十九歲那年,母親患了肺癌。在她逝去的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是加深了對母親的思念,越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當了母親,越是理解了“母親”二字的含義。逝者已逝,生者悲切。點點滴滴的回首間,更是追憶她的美。
母親的堅強,讓我由衷的折服。她得的是肺癌,晚期時應該疼痛難忍,而母親從未呻吟過,甚至皺眉都是在別人不經意的時候,這與其他病房里傳來的疼痛和絕望的哀嚎聲相比,對親人是種慰藉。這種慰藉是建立在她把難忍的痛深埋在自己的心里呀。偶爾偷看到母親難受的表情,就問她疼嗎,她總是以最平靜的表情搖搖頭,她的眼睛里分明在說,生命將失去,痛苦何懼!不如給親人最大的安慰。這是何等的愛呢!
母親的善良,使她在與病魔的抗爭中敗下陣來。母親在得病的前三年多的時間里,一直很樂觀,病情也較穩定,我們也對維持這樣的狀態抱有很大的信心。隨后的例常住院檢查,改變了一切。母親同病房的是個聾啞人,身世很可憐,住院后除了一個上學的女兒來看望過她,再沒有探視者。病友經常用筆與母親交流,母親常向我講起她的不幸。親朋送去的各種食品,母親都分給了這位病友,還吩咐我買來粉色的毛線,說是給我和她的女兒每人織一件漂亮的毛衣。當時是冬季,醫生告誡,病人出入一定要有人陪伴,千萬不能摔倒。全家人對母親的飲食起居,都細致入微的照顧著,唯恐有意外。但無論怎么周密,卻還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日,我回家去給母親取早飯,讓她靜靜地躺著等我回來。就這一等,讓我悔恨不已。同房病友頭一天夜里發高燒,她的家里又沒有照顧的人,母親就主動幫她去食堂買早飯,沒想到摔倒在冰面上,從此母親臥床不起,且病情不斷惡化。對于親人們的自責,母親說,不要后悔,我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你們應該為我感到高興才是啊。是啊,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也是最溫暖的,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嗎?
母親的熱情、無私,讓所有熟知她的人,對她念念不忘。離世二十多年了,總是聽到周圍的人憶起她的好處,甚至是與她交往很少的人。母親做了一手的好菜,常常把親朋、同事聚到家里來,她的熱情很有號召力,很容易感染別人,且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帕克說,處處熱心的人生,是事事滿意的人生。只是母親年僅52歲,操持了一生,正是該收獲兒女福祿、享受自己生活的時候,卻這樣離開了,讓愛她的兒女們、親人們情何以堪?常說,孝敬父母要趁早,我深刻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件令人多么悲痛的事情。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我常常泥陷其中。母親五十二年風雨人生,令我終生受用不盡!
(文/財資管理部王穎)